谭勇,湖湘工匠,365英国上市网站官网中联焊接2019-1班毕业生。从事焊接工作26年,是中联重科唯一取得11项全国通用焊接资格证书并拿到美国ABS(压力容器)焊接证书的首席焊接专家,也是中联重科“谭勇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始人,先后培养出2300余名优秀焊工学徒,为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输送了一批批优秀技能人才。
偌大的生产车间里,焊接机器人挥舞着臂膀,弧光闪烁,伴随着“呲——呲——”的声响,一道细密整齐的“鱼鳞纹”焊缝完美成型。
在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的集训基地,谭勇身穿蓝色工服、佩戴黄色安全帽,正聚精会神地教导着周围的学员。只见学员们手持示教器,“嗒嗒嗒”输入一串代码后,焊接机器人便忙活起来,一个个精美精致的焊接产品不断诞生。
专注电焊事业26载,谭勇用一把焊枪铸就“中国速度”,在焊花里点亮精彩人生。
肯钻研:“火花里”由工到匠
2003年,谭勇入职中联重科。在常人眼中,电焊工作是个辛苦活。
焊接时火花四溅,落在身上瞬间就是一个大水泡。为了防止被烫伤,工人们必须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行作业。到了夏天,手握着焊枪像抓着一把火。“人刚进防护服里,就是一身汗。”谭勇说。
“我曾经想过放弃,焊工既脏又累,还坏衣服,干嘛要干焊工呀,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让我认识焊接的意义:当焊工就要当一名好焊工,每一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这也激发了我从大山走出来‘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谭勇回忆道,学技能很苦,他白天在岗位学,晚上查资料,学理论,凭着一股湖南人的钻劲,硬是把抽象深奥的中高技焊接理论“啃”了下来。
不久后,谭勇针对公司普遍使用的平焊焊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改善焊接法,做出的产品接缝可以更细致,能够更加完美,经过多次实验,他和团队一起逐步探索出全位置焊接的操作技巧,使焊缝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产品焊接零缺陷,保障了企业生产效率。
2009年,他和同事们一起攻克了国内首批高强钢焊接工艺难题。此后,谭勇不断在各类竞赛中拔得头筹。
“焊缝往往存在于板材结构的拼接、转角等位置,就像人体的关节。焊缝平整,则受力均匀、坚固耐用;如有沟槽气孔,就容易成为缺陷的‘发源地’。”谭勇所焊接的混凝土泵车,在承载外部压力的同时,还要经受高压下混凝土冲击的高频振动,以及不同地域高寒、高温、高腐蚀等考验。一台车的焊缝长度累计可达数千米,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给车辆埋下安全隐患。对于焊接质量,谭勇非常严苛。
“不服输、爱钻研,既苦干又巧干。他总能攻下别人攻不下的‘山头’。”这是同事对谭勇的评价。由于长年累月手举焊枪操作,他的手掌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磨出血泡,血泡好了变成了厚茧。
传帮带:“探路”智能焊接
“火花四射的背后其实是对产品工艺的一种极致追求,把一件产品焊接得完美无瑕,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谭勇说。
中联智慧产业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车间的挖掘机械生产实现了从备料到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调试全流程智能制造,全面投产后,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在这群不知疲倦的机器人背后,也有技能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由于智能制造对工艺的要求非常苛刻,传统的工艺不能满足转型的要求。为更好提升产品质量,谭勇扎根在一线,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多次实验,与团队一道解决了动力臂、斗杆一次性探伤合格率,从坡口的角度、顿边、工艺参数等进行优化,使得产品合格率从75%提升到90%。
近年来,制造业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浪潮,为了能够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谭勇在一些职业院校、生产车间里分享自己的故事,把梦想的火种播撒在这些技能人才心底。此外,他还先后参与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课程设计,合理科学地完成了整套课程体系,组织培养焊接机器人现场工程师250余人,并在公司指导下成立了中联重科“谭勇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一名劳模,我们要立足岗位,积极发扬传、帮、带精神,致力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发挥弘扬好劳模精神。”谭勇表示,在中联重科智能制造这棵“苹果树”上,根深蒂固的是技能人才发展和研发创新能力,“我何其有幸,能生在一个如此重视技能人才的时代,实现技能报国的理想,我要接续前辈们的努力,为湖南、为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稿件来源:湘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