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我校牵头报送的成果《高职制造类专业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共计135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50项,二等奖1199项(其中,职业教育特等奖2个,一等奖50个,二等奖399个)。此次获奖是教育部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度肯定。
《高职制造类专业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是由我校副校长董建国牵头的四校联合团队完成的,该成果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适应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共生发展“五维耦合”理论,从影响学校和企业发展的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文化五个维度建立耦合点,实现共生发展。基于“五维耦合”理论,针对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产教协同构建了“一平台,双机制”结构优化体系,实现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升级发展需求有效对接;针对专业教学团队不能满足产业技术升级新要求的问题,产教协同构建了“五位一体”教师能力提升体系,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人才需求的问题,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创新了“多联动,跨时空”人才培养模式。
该研究成果在4所高职院校进行了4年的实践检验,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人,靠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人”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一平台、双机制、三模式、五位一体”的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路径。
成果推广应用4年来,参与研究的高职院校建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5个,立项模具、焊接、数控、电气自动化等装备制造类国家示范专业点8个,建成了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7个,为区域产业培养智能制造、机器人焊接等高端技术人才7万多人,培养“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1万多人。完成技术应用研究项目300多个,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0多个,获专利300多项。教师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相关成果获省级和行业教学成果奖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出版专著2部、规划教材10多本。成果面向全国200多所兄弟院校推广,带动了30多个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供稿/科技处 编辑/杨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