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支撑培养规格 |
机械制图 |
1.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主动查阅资料,不断积累经验,善于举一反三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安全文明生产习惯、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较强的计划组织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的一般规定;掌握基本体与组合体的表示法;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掌握标准件、常用件的结构要素表示法;掌握零件图识读与绘制方法;掌握装配图的识读和绘制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查找资料的能力;具有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设计思想能力;具有识读和绘制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能力。 |
1.国家标准关于图样的基本规定与平面几何作图; 2.投影基础; 3.基本体三视图绘制; 4.截交线; 5.相贯线; 6.组合体三视图绘制与识读; 7.轴测图绘制; 8.机件的表达方法; 9.标准件与常用件; 10.零件图识读与绘制; 11.装配图识读; 12.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
1.教师作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启发式、问题讨论式、集中实训式教学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型教学、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使用智慧职教和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将制图细致严谨工作作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工作态度等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5.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 |
Z3 N6 N9 N10 |
电工电子技术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以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电工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变压器与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参数与基本功能。 3.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各种仪器仪表测量电路中的参数、能分析一般电子线路图的功能、能读懂常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
1.基尔霍夫定律; 2.基尔霍夫定律仿真与实验; 3.基本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4.基本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实验; 5.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6.电阻、电容、电感单一交流电路分析; 7.电容、电感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验证与实验; 8.电阻、电容、电感串/并联分析; 9.单相交流电路仿真与实验; 10.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11.三相交流电的仿真与实验; 12.变压器原理分析; 13.变压器电路仿真与实验; 14.交流异步电动机原理分析; 15.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分析; 16.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的仿真与实验。 |
1.以简单直流电路为基础,过渡到交流电路和磁路分析,内容逐层递进,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教学; 2.引入主流的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实例进行分析,并将典型电路和磁路分析测试技能、安全操作与文明生产融入工作任务中; 3.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利用多媒体教室和电工电子实训室教学环境,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将电工耗材环保意识、带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仪器仪表摆放的规则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5.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3 N6 N12 N13 |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
1.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的实质、基本工艺理论与工艺特点,了解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能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材料的加工方法及主要性能,能选择常用材料;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
1.金属材料的性能; 2.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3.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铁碳合金; 5.合金钢; 6.铸铁; 7.钢的热处理; 8.铸、锻、焊介绍。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对材料性能更感兴趣的特点,引入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特点,铁碳合金相图,热处理改性等知识,对材料硬度、强度,金相组织,热处理工艺进行实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力学性能实训室、金相实训室、热处理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将材料唯物史观、工匠精神、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3 Z11 |
机械设计与制作 |
1.素质目标: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正确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常用机构和常用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动力特性和设计方法;熟悉通用零部件的结构、标准、规格、选用和设计要求。 3.能力目标:具有动手制作或组装常用机构的能力;具有对常用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的能力;具有对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进行设计与维护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手册和图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合理选用标准件的能力。 |
1.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制作; 2.凸轮机构的设计; 3.间歇运动机构与螺旋机构的认知; 4.齿轮机构的测量、加工与组装; 5.构件的受力变形及其强度计算; 6.简单传动装置的设计与维护。 |
1.以带式输送机为载体,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创设问题情境法,现场认知教学法等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2.通过智慧教室、实训室、超星或智慧职教平台上的《机械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将创新精神、精益求精和团结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5.课程分2个学期开设。 |
Z3 Z8 Z12 |
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 |
1.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具有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工程图的设置、基本图形的绘制与编辑、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等基本方法。 3.能力目标:能熟练地使用Auto CAD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工程图的绘制,能具备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 |
1.AutoCAD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2.AutoCAD基本操作实训 3.基本绘图命令; 4.基本绘图命令实训; 5.基本编辑命令; 6.基本编辑命令实训; 7.复杂平面图形绘制; 8.复杂平面图形绘制实训; 9.文字与尺寸标注; 10.文字与尺寸标注实训; 11.零件图绘制; 12.零件图绘制实训 13.装配图绘制; 14.装配图绘制实训; 15.项目训练、综合训练。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将全局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等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实行“标准参照+增值提升”综合考核评价。 |
Z2 N10 N11 N23 |
机械制造基础 |
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刻苦钻研,好学上进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铸造、锻压、焊接、轧制、冲压等成形工艺方法与规律;掌握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掌握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所用机床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刀具几何参数及刀具材料的选择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选择毛坯成形方法及工艺分析的能力;具备选择零件切削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和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能力。 |
1.铸造; 2.金属压力加工; 3.焊接; 4.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5.车削加工; 6.铣削加工; 7.齿轮加工; 8.磨削加工; 9.其他切削加工。 |
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采用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PPT、教学视频; 2.采用超星平台、利用实训中心实践实训场地等教学手段,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3.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素质修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3 Z12 Z13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
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具有认真、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有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 2.知识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理论知识和误差测量方法。 3.能力目标:能读懂图样上公差标注的含义;能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设计零件的公差要求;能对常见零件进行误差测量。 |
1.互换性原理和标准化; 2.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 3.配合类型与配合公差; 4.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5.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 6.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7.几何公差标注和含义; 8.几何误差测量方法; 9.公差原则及应用; 10.表面粗糙度含义和测量; 11.锥度公差与测量; 12.角度公差与测量; 13.普通螺纹的公差与测量; 14.齿轮的精度与测量。 |
1.采用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2.充分利用省级资源库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利用课件、图片、动画、视频、仿真动画等富媒,将课前发布任务、课中互动学习、课后练习巩固贯穿; 3.将质量意识、精益求精、标准与规范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采取多维度形成性过程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个人积点过程成绩×40%+班组作品考核成绩60%)×80%+综合测试成绩×20%;并考虑对学生的进步提升进行增值评价。 |
Z3 Z12 N24 N25 |
机械制造专业英语 |
1.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质;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能掌握机械常用英语的表达,掌握简单机械文章的翻译技巧和机械英语的学习技巧。 3.能力目标:能用英语撰写简单的专业相关论文。 |
1.机械基础专业词汇认识及材料翻译单元; 2.机床相关的专业词汇认识及材料翻译单元; 3.计算机绘图与加工相关的专业词汇认识及材料翻译。 |
1.充分利用教材、微课、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结合习题练习、项目训练、课上指导、课余答疑、线上辅导等教学手段; 2.课堂上建立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练习; 3.将人文情怀、爱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2 N3 N22 |
智能产线传感与检测技术 |
1.素质目标:具备养成善于思考深入研究的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 2.知识目标:熟悉常用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熟知常用传感器应用。 3.能力目标:具备使用常用仪器检测传感器性能;具备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选用传感器能力。 |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 2.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5.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6.磁电式传感器与霍尔传感器; 7.压电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8.半导体物性传感器; 9.温度检测系统; 10.压力检测系统; 11.液位测检系统; 12.流量检测系统; 13.传感器在智能产线上的应用。 |
1.课程要求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学习过程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果评价、项目考核、章节测验、技能考核、项目报告及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3.教学过程,强调技术的广度,让学生尽量多了解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技术的发展情况,为之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重点技术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Z17 N13 N15 |
钳工实训 |
1.素质目标: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了解机械制造加工和钳工的地位,熟悉钳工基本知识;掌握钳工常用工具、量具、设备的名称、用途和规格;熟悉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及检测知识;掌握一般零件的划线操作方法;掌握锯削、锉削、钻孔加工操作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在台式钻床上进行钻孔的能力;具备手动行攻螺纹、套螺纹的能力;具备板料矫正和简单冷弯操作能力。 |
1.划线; 2.锯削; 3.锉削; 4.钻孔; 5.攻丝; 6.套丝; 7.弯曲与校正。 |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进行理论教学,以操作演示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作巡回指导与纠错; 2.线下采取下达日任务单的方式实施教学,利用实训中心优势教学资源,线上采取答疑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与消化; 3.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教育学生更好地做人,帮助学生成长;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Z12 Z14 N7 N9 |
机加工实训 |
1.素质目标:具备普通车、铣加工的基本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加工主要工种的加工特点、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刀具的名称、材料性能、主要角度及用途;掌握常用量具的名称.规格和用途;掌握不同表面和类型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基本工艺过程。 3.能力目标:具有对普通车、铣、刨、磨、钻等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具有熟练正确使用常用量具完成测量任务的能力;具有熟练正确刃磨、修磨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在常用夹具上正确安装、找正工件的能力。 |
1.车床基本操作技术; 2.车削的基本操作技术与综合练习; 3.铣床操作技术; 4.铣削操作技术与综合练习。 |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鼓励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实训中心教学设备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全面把握好课程深度与广度、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3.重视课程思政教育,以机床操作所需的严谨性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帮助学生成长;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Z12 Z14 N7 |
可编程控制技术 |
1.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安全、质量、效率、保密及环保意识;具有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诚信、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技能报国、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2.知识目标: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PLC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掌握PLC顺序控制设计法的编程及应用;掌握PLC功能指令及其编程技巧;了解常用编程软件的使用,掌握PLC编程、操作、调试的要点;了解PLC网络通信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3.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PLC的编程软件;能根据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PLC,并能进行I/O地址分配;能进行PLC的硬件接线和调试;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程序设计及调试。 |
1.PLC的认识和初步应用; 2.PLC控制系统基本指令和应用; 3.PLC控制系统顺序控制设计法的编程和应用; 4.PLC控制系统功能指令和应用; 5.PLC控制系统特殊功能指令和应用; 6.PLC的通信。 |
1.围绕工作任务、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进行实验验证;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富媒体,以多媒体教室和可编程实训台为教学载体;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通过国产PLC与国外PLC的比较,鼓励学生建立学习报国的信念,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实行“标准参照+增值提升”组合考核评价,依据学生提升情况获得的增值系数,对最终成绩进行调节。 |
S1 S2 Z4 Z12 N13 N15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
1.素质目标: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态度;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掌握机器人的种类和各种类型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掌握6轴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技术参数;熟悉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机器人示教器的按键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程序和文件管理的常用操作;掌握机器人常用基本指令的功能和用法;掌握机器人各种应用的编程实现方法。 3.能力目标:能识别和描述6轴工业机器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作用;能遵循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完成机器人开机、关机和简单的机器人操作;能操作机器人完成工具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标定;能完成程序的建立、删除和加载;能编辑简单的搬运程序,利用真空吸盘将料自动搬运到指定位置;能完成多品种物料的码垛的示教编程应用;能完成综合项目的示教编程应用。 |
1.工业机器人认知; 2.工业机器人示教; 3.工业机器人编程结构; 4.工业机器人简单移动; 5.工业机器人搬运; 6.工业机器人码垛; 7.工业机器人码垛优化; 8.工业机器人综合任务实现。 |
1.以学生为中心,巩固学生的编程与操作能力,辅以教师指导、演示,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资源,配套多媒体教室和智能制造中心工业机器人区实训平台等教学载体; 3.将机器人连续不间断工作的“劳动”精神与个人主动学习和思考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多维度形成性过程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个人积点过程成绩×40%+班组作品考核成绩60%)×80%+综合测试成绩×20%。 |
S1 Z7 Z10 Z12 N16 N19 N26 |
机械装配技术 |
1.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态度;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2.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装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装配工艺基础知识;掌握零件清洗常用方法、设备和清洗剂;掌握螺纹连接装配工艺以及锯、挫、铆接工艺;掌握键连接装配工艺;掌握销连接装配工艺;掌握带、链传动结构装配工艺;掌握齿轮箱以及数控车床刀架的装配工艺。 3.能力目标:能正确、规范使用常用装配工具;能制造简单的装配工艺文件;能选择正确的清洗剂完成常见智能制造设备零件的清洗;能根据要求正确完成智能制造设备简单的螺纹连接、键、销连接装配;能根据要求正确完成智能制造设备简单的带传动结构装配;能根据要求完成齿轮、轴承、密封件、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以及数控车床刀架的装配;能根据实际需求正确搜集、处理资料信息。 |
1.装配中的6S操作规范; 2.装配的基础知识; 3.典型机构装配; 4.齿轮箱装配; 5.数控车床刀架的拆装。 |
1.充分运用已有的教材、课件、习题、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理论讲解、作业练习、实操训练、课上指导、课余答疑、线上辅导等教学手段,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融合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 2.配套多媒体教室、机械拆装实训室和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等教学场地;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实行“标准参照+增值提升”组合考核评价,依据学生提升情况获得的增值系数,对最终成绩进行调节。 |
S1 Z3 N9 N10 |
数控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
1.素质目标: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安全、责任意识;具有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数控系统的组成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低压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控系统参数的含义和用途;熟悉一种数控系统的电气安装;掌握数控系统参数和伺服系统参数设置;掌握伺服系统控制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掌握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掌握常用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和连接方式。掌握数控机床的逻辑控制关系,熟悉PLC编程语言,能看懂机床PLC程序。 3.能力目标:能独立查阅资料,熟悉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主轴控制系统安装的方法、参数含义和工作的原理;能看懂电气原理图,并能按图正确地完成数控机床电气部分的连接;能根据数控系统故障现象,独立阅读维修手册,查找排除故障的方法;能正确地解释数控机床在运行过程中信号的时序,解释信号对机床运行作用;能正确设置数控系统参数和伺服参数,改善数控机床运动性能;能阅读PLC程序,并能根据PLC中的I/O信号点的状态判断机床的运行情况;能正确地使用万用表检测数控机床中出现的电气故障;能独立撰写维修报告。 |
1.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数控系统的电气连接; 3.数控系统参数设置和PMC的基本知识; 4.数控系统主轴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5.数控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的连接与调试; 6.数控系统常见部件的连接与调试; 7.综合实训。 |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现场讲述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 2.以数控原理实训室HED-21综合试验台为教学载体,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专业技能考核 内容; 3.在教学环节中强调学生自主做线、连线、数控系统连接、数控机床电气部分单元布局设计等动手能力的培养;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养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5.实行“标准参照+增值提升”组合考核评价,依据学生提升情况获得的增值系数,对最终成绩进行调节。 |
S1 Z4 Z16 N8 N17 N20 N28 |
数控机床零件编程与加工 |
1.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态度;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养成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知识目标:掌握数控加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控车、铣床的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范围; 掌握典型车、铣床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特点;掌握数控车、铣床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方法;掌握数控车、铣床编程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能对简单零件进行结构分析,拟定加工工艺路线;能对数控车、铣削简单零件进行手工编程;能正确安装数控车、铣削简单零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常见刀具;能对数控车、铣削简单零件进行加工;能对加工产品进行尺寸精度检查。能根据实际需求正确搜集、处理资料信息。 |
1.数控车削基础; 2.外圆柱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3.槽和螺纹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4.内孔编程与加工; 5.数控铣削基础; 6.平面轮廓编程与加工; 7.外轮廓编程与加工; 8.内轮廓编程与加工。 |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老师操作演示+学生参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本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库,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形式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授课,课前备课注意学情分析,课中要加强课堂管理和过程考核评价; 3.利用数控加工实训中心优质教学载体,完成数控车、铣普通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4.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工作作风与大国工匠精神,同时注重安全文明生产; 5.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项目考核50%+过程考核30%+综合测试20%)。 |
S1 Z15 Z16 N5 N27 N28 |
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 |
1.素质目标:具有独立查阅资料能力,熟悉工业机器人、数控系统、PLC系统的安装方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安全、质量、效率、保密及环保意识;具有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先进制造理念,严谨、细致、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了解智能制造单元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低压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编程的方法、M代码编程的方法、数控机床功能开发;掌握工业机器人编程的方法;掌握工业通讯的基本知识;掌握工业生产中制造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工业软件的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能根据电气原理图正确完成智能制造单元间设备的电气连接;能根据机械装备图和气动原理图,完成智能制造单元中智能装备(如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的机械部件和气、液回路的安装;能按控制要求编写工业机器人、PLC程序、HMI界面;能完成机器人示教编程;能完成工业软件的安装和调试;能进行智能制造单元的功能测试。 |
1.智能制造单元的认知; 2.智能制造单元典型机械部件的安装与调试; 3.智能制造单元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试; 4.智能制造单元电气回路的安装与调试; 5.智能制造单元通讯的连接; 6.智能制造单元设备的编程; 7.智能制造单元工业软件的安装与操作; 8.智能制造单元的功能调试。 |
1.以常见智能制造产线典型零部件作为教学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鼓励采用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智能制造实训中心优势教学资源,围绕工作任务、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智能制造装备机械部件、电气回路、工业软件安装与调试及设备编程等能力培养; 3.宣扬先进制造理念,将严谨、细致、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4.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项目考核50%+过程考核30%+综合测试20%)。 |
S1 S2 Z12 Z14 Z16 N20 N21 N24 N28 |
可编程控制技术实训 |
1.素质目标:能独立查阅资料;能独立完成维修报告的书写;具备团队合作精神;遵守劳动及安全保护规程。 2.知识目标:掌握PLC系统的系统结构;掌握开关量控制的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工艺的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能根据任务要求,编制PLC控制程序设计,掌握由主程序、子程序、中断程序组成的模块化程序结构设计理念;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PLC控制系统中问题的能力。 |
1.PLC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原理; 2.能分析物料分拣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对象的控制要求; 3.能绘制物料分拣系统地工作流程图; 4.能编写物料分拣系统的顺序功能图,并根据顺序功能图完成PLC程序的编制; 5.能完成物料分拣系统的功能调试。 |
1.以可编程实训平台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教学,灵活运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实践验证等教学方法; 2.采用项目式教学,将实训项目逐个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连线、编程实践能力; 3.以教材、富媒体教学资料、线上平台课程为主要教学资源,辅以企业真实案例,强化教学资料实用性和针对性;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Z4 Z12 N13 N15 |
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
1.素质目标:培养能说愿学、思辨擅学、协作乐学的通用素养;培养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精细操作的职业素养及美观、绿色、低碳的职业品质;培养职业自信,树立一线情怀,激发技能报国之心。 2.知识目标:掌握常见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及用途;理解常见电气控制电路控制原理;熟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和控制内容。 3.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选用、检测常见低压电器;能规范地绘制电气原理图、元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具备常见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能力;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检查及排故能力。 |
1.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型号及选用方法; 2.了解和掌握基本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了解和掌握常见机床控制线路的结构、原理及故障排除方法。 |
1.课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到先进,从基础到特色,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带领学习者做中学,学中做,逐步建立电气控制思维,提升线路安装与调试能力; 2.采用“4类任务、4类目标、4种流程”的教学组织模式,即对于器件识别与检测类任务,做到“四会”:会认、会选、会用、会测,实施“任务引入-器件分析-器件识别-器件检测”4步教学;对于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类任务,实现“五能”,能识读线路、能理解原理、能绘制图例、能按图布线、能调试排故,实施“任务分析--电路识读--器件选取--按图接线--线路调试--任务评估”6步教学;对于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力争“三熟”,熟悉系统构成、熟悉控制逻辑、熟悉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实施“任务分析、结构认知、运动形式分析、控制要求分析、电路识读、任务评估”6步教学;对于机床电路故障检测与排除任务类的任务则以“故障排除”为核心,实施“故障描述、故障分析、故障排除析、故障处理、考核评估”5步教学; 3.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学习过程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果评价、项目考核、章节测验、技能考核、项目报告及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
Z3 N12 N13 N17 |
机械拆装实训 |
1.素质目标:形成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掌握常见连接件的拆装方法和步骤。 3.能力目标:具备正确选用与使用工具的能力;具备简单零部件的拆装与调整能力。 |
1.数控车床四方刀架的拆装; 2.十字滑台的拆装; 3.THMDZT-1型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的拆装。 |
1.以数控装调实训室、机械拆装实训室设备为载体,完成教学项目任务; 2.本实训课程需要先进行理论教学,采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分组教学、示范教学等方式组织课堂,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将职业素质、职业理念等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课程当中;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9 N10 N12 N20 |
毕业设计 |
1.素质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毕业设计作用、意义、方法、内容;掌握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熟悉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方法;说明书的撰写方法。 3.能力目标:能准确全面地查阅资料;能进行毕业设计文件的撰写;能利用故障现象进行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能正确编制数控机床中的PLC程序。 |
1.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2.PLC设计与程序编制; 3.电气原理图的绘制; 4.实训台的使用; 5.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
1.以实践教学为主,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以岗位能力为向导,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全过程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开展毕业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将职业自信,职业素质、职业信念等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毕业设计当中,为学生进入企业打好基础;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3 Z4 Z5 Z6 N1 N2 N3 N11 N15 N26 |
岗位实习 |
1.素质目标:形成诚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了解岗位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概况、企业组织、企业管理的一般情况,专业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责。 3.能力目标:掌握机械制造、调试、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技能,以及实习岗位主要工序的运转过程;取得企业产品加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达到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
1.机械产品加工制造、调试、销售及售后服务训练; 2.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等技能的学习; 3.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1.充分利用超星、智慧职教等平台课程资源,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实现智能与人格、做事与做人的统一; 2.以现代教育模式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增强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对企业有进一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3 Z4 Z6 N1 N2 N3 N11 N26 |
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基础(Solidworks) |
1.素质目标: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质;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使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部件三维装配设计、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等工作;具备正确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和“Top-Down”产品设计的思想。 |
1.Solidworks基础知识; 2.参数化草图绘制; 3.基本特征; 4.参考几何体; 5.工程特征; 6.扫描与扫描切除; 7.放样与放样切除; 8.曲线与曲面; 9.装配体; 10.工程图; 11.综合实例。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使用理论讲解、习题练习、项目训练、实训指导、课余答疑、线上辅导等教学手段;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N14 |
三维设计软件应用(Creo) |
1.素质目标: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质;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熟悉Creo软件界面;掌握基本操作。 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使用Creo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部件三维装配设计、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等工作。 |
1.Creo软件的基本知识; 2.草图的绘制; 3.简单零件的三维建模; 4.复杂零件的曲面建模; 5.组建的装配建模; 6.工程图的创建; 7.综合实例。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使用理论讲解、习题练习、项目训练、实训指导、课余答疑等教学手段;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N14 |
工业通讯及网络技术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形成诚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通讯的相关概念;工业网络的构建与基本应用;工业通讯的相关协议;RFID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工业物联网在智能工厂的应用。 3.能力目标:能根据智能工厂的信息交互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业通讯协议,将传感器、PLC和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起来;能应用RFID传感器搭建智能仓库和设备的管理系统;能通过工业网络技术管理智能工厂的生产过程。 |
1.通讯的相关概念; 2.工业网络的构建与基本应用; 3.工业通讯的相关协议; 4.RFID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5.工业物联网在智能工厂的应用。 |
1.以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设备为载体,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熟悉智能生产线局域广构建、工业通讯协议和RFID应用;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超星、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5 Z8 Z9 N14 |
智能制造技术概论 |
1.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最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交流、合作。 2.知识目标: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了解智能制造系统、支撑技术、智能制造支撑技术、智能制造软件、装备、服务与管理;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应用领域。 3.能力目标:具备智能制造技术的分析能力;掌握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情况;识别智能制造组成单元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作用。 |
1.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2.智能制造系统; 3.智能制造支撑技术; 4.智能制造软件; 5.智能制造装备; 6.智能制造服务与管理。 |
1.课程以我校智能制造生产线为载体,讲解智能制造系统的功能、智能制造支撑技术、智能制造软件、装备、服务与管理; 2.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学习过程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果评价、项目考核、章节测验、技能考核、项目报告及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3.教学过程,强调技术的广度,让学生尽量多了解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技术的发展情况,为之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重点技术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9 Z10 N3 |
数控加工工艺 |
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备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零件图尺寸分析、零件结构分析及加工余量计算方法;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的分类与主要加工对象、加工内容;掌握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路线拟订、加工刀具选择等;掌握车削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掌握平面及平面轮廓类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路线拟订、加工刀具选择等;掌握铣削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掌握中等以上复杂程度异形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制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数控加工工艺过程计划的能力;具备数控加工工序设计的能力;具备典型机械零件数控加工工序实施的能力;具备数控加工工艺方案优化的能力。 |
1.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识读; 2.数控刀具的选择; 3.典型零件在数控机床上的装夹; 4.典型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5.典型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6.典型零件加工中心加工工艺。 |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方式,以典型的数控加工零件为载体,采用讨论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视频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以典型的数控加工零件为载体,将典型的工艺分析,加工方案拟定、合适的夹具和刀具选择、刀具切削用量、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融入工作任务中; 3.将数控加工安全文明生产,规范意识,严谨、创新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6 Z10 Z14 Z16 N10 |
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形成诚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掌握智能装备各组成部分及特点;掌握智能装备各部分故障检测与监控方法;掌握智能装备故障分析方法;掌握智能装备维护方法。 3.能力目标:能对智能装备进行故障查阅;能对智能装备进行故障监控;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智能装备进行简单故障分析与判断;能对智能装备进行简单元器件的更换。 |
1.智能装备的组成及特点; 2.智能装备的故障查阅; 3.智能装备的故障监控; 4.智能装备的故障检测与分析; 5.智能装备的简单元器件的更换。 |
1.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超星、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注重数据收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16 N10 N16 N19 N20 N21 N28 |
数控机床精度检验与调整 |
1.素质目标:具备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养成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的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熟悉数控机床精度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测要点。 3.能力目标:具备准确使用各检测工具的能力;具备对数控机床精度进行精度检测的能力。 |
1.工、量具的认识与使用; 2.数控机床精度检验标准; 3.数控车床精度的检验; 4.数控铣床精度的检验; 5.用激光干涉仪测量数控机床导轨的直线度、垂直度和平行度。 |
1.以数控加工实训中心设备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讲述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2.以数控机床国家检验标准为依据,开展数控车、铣床几何精度检验; 3.将检测过程中精益求精、严谨、细心、一丝不苟工作态度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4.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N17 N20 |
数字化检测技术 |
1.素质目标:具备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养成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操作规程的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字化检测技术;掌握各种数字集成电路、数字显示与大屏幕智能显示技术、通用及特种集成电源、数字采集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熟悉数字电位器、新型数字仪表的原理与应用。 3.能力目标:具备使用各种新型数字仪器、仪表的能力。具备分析简单电路功能的能力,具备利用数字仪器、仪表进行检测的能力。 |
1.数字化测量概述; 2.CMOS门电路的特殊应用; 3.数字显示与大屏幕智能显示技术; 4.数据采集及语音处理技术; 5.数字电位器; 6.数字电压表; 7.数字仪表中的新颖检测电路。 |
1.采用集中讲授,分组实践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PPT、教学视频、超星平台、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场地等教学手段,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增加安全文明检测、操作规范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N17 N20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1.素质目标:形成严谨、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职业操作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知识目标: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能力目标: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调试和排故的能力。 |
1.流体传动认知; 2.动力装置组成及应用; 3.执行装置组成及应用; 4.控制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及应用; 5.基本回路的组成及应用。 |
1.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现场讲授、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和开放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课程资源,配套液压实训室设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液压气动系统装调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增加用电安全意识、严明的劳动纪律观念、正确选用仪器设备的职业素养等;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6 N18 |
智能生产线自动化夹具设计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形成诚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理解六点定位原理及夹紧原则;掌握分析和计算定位误差;掌握非标准零件的设计;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掌握机床组合夹具的使用;掌握机床快换夹具的使用。 3.能力目标:能设计被加工工件某道工序的定位、夹紧方案;会设计非标准零件;会分析和计算定位误差;能查阅、选用夹具手册中各种标准、图例等;能利用CAD/CAM软件绘制夹具图。 |
1.机床夹具的组成和分类; 2.车床夹具设计; 3.铣床夹具设计; 4.组合夹具设计实例; 5.快换夹具的使用。 |
1. 利用超星、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超星、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9 Z7 |
全员生产维护(TPM)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具备质量、安全、环保意识;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熟悉工厂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TMP全员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6S”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设备点检、卫生清扫、润滑管理等现场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能完成设备的清洁、清扫工作;能完成设备的点检工作;能撰写设备简单问题的改善方案;能完成设备故障率、稼动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等评估设备使用情况计算。 |
1.掌握工厂设管理的基本要求; 2.掌握“6S”管理的基本知识,能根据要求完成实训室现场的6S管理工作; 3.能制作设备点检表,并完成设备的点检工作; 4.能完成润滑管理工作; 5.能制作现场管理展板,完成相关维护保养SOP作业指导说明书的制作; 6.能计算设备故障率、稼动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1.教学中指导学生到实训室或者工厂现场,参加设备的管理活动,通过实际活动开展教学任务; 2.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10 N16 N21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创新创业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造思维;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创新创观;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 2.知识目标:创新的基本途径;创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能力目标:了解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流程;能正确运用工具评价自我创业的能力;能学会创新思维和思考方法;能通过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找到创业计划;能撰写创业计划;能初步掌握获取创业资源和融资的基本路径;能完成新企业的注册和创建。 |
1.认识创业精神; 2.创业的自我评估; 3.创新思维的方式; 4.创业机会的获取和创业风险的评估; 5.创业团队的建立; 6.创业计划的编制; 7.创业资源的获取和融资的方法; 8.新企业的创建流程。 |
1.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职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创业活动; 2.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主动适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3.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Z4 Z9 Z10 N3 N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