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如何打造优质课堂?听国一团队怎么说

来源:宣传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0-12-23阅读:

本网讯 空气从汽车空气滤清器进入,经过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进气总管、进气歧管,最后到达每一个气缸,为发动机提供干净、足量的空气……教室里,学生们带上VR眼镜,气流在发动机内部的流动情况栩栩如生的呈现在眼前。

这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一个课堂授课环节。

近日,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我校葛毅、龚艳丽、杨承阁、刘云飞等教师团队的参赛作品《对接1+X证书标准,锤炼发动机维修技能》以最高分荣获交通运输大类一等奖,被教育部赛事组委会推荐为优秀参赛作品,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正是该作品的对应课程。

“比赛实际上既是我们课程教学团队成果的展示汇报,也是我们日常教学过程的再现。” 团队队长葛毅介绍道。

团队合照

对接1+X证书标准构建证融通教学实施范式

“‘作为一门传统的应用型课程,如何让它对接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呢?’这是我们团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时常会思考问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负责人邹洪富说,作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要与时俱进。

“通过将1+X汽维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标准相对接,证书知识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培训过程与教学环节相统筹,职业技能考核与专业课程考核评价同步,教学团队将课程进行了两次重构,形成了五个教学模块,8个典型工作任务。”葛毅表示,“这些举措促进了课程教学与汽维证书模块内容的‘课证融通’,实现了课程与1+X证书标准的深度对接。”

根据企业核心岗位能力需求与1+X证书标准,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同建设了大量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学校日常教学与技能培训。同时,依托学校校企合作平台,课程团队成员与企业工匠轮岗互换,及时到企业“充电”,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刘云飞讲解道,“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实训设备与企业现场设备实现了无缝对接,这让课堂实操更接近于企业实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据了解,目前,课程教学团队通过“1+X证书”融入教学课程已培训考核中高职教师70人,学生358人,培训考核学生在专业群内相关专业覆盖率达80%,取证率达85.2%,居全省前列。1+X国家级培训项目、泰国曼谷职教中心开展师资培训……该课程的经验成果被广泛借鉴。

团队教师给学生授课

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欢迎进入火花塞的检查与更换实训课程的学习,请根据场景左上角提示进行操作……”现场实操前,我校汽运2018-2班学生唐耀打开手机进入虚拟实训平台,按照课程指引,一步步完成操作。他说,“在虚拟实训平台我们能直观清晰的看到汽车内部零部件的位置和图例,点击屏幕就仿佛置身实训室操作一样,既方便又酷炫!”

“要讲好一门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杨承阁表示,通过对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学习大数据进行分析,该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式,构建从知识结构认知到综合运用的“递进式、三融通”教学模式,实行教师、学生、企业多元评价,解决学生规范性不足等“四性”问题,打造了“理、虚、实、考”四位一体学习环境。

目前,课程团队联合企业开发1+X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学习软件,并借助汽车VR智慧课堂、职教云平台等新型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课程教学。利用团队成员开发的新型一体式教材,学生在学习平板上可查看电子教材,一边听语音讲解,一边学习知识点,遇到难点还可扫码观看线上专题知识讲解。据统计,该课程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高达186G,学习视频多达181个,资源总数共259个。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大家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我们可以随时在线上开展自主学习,遇到难点还可以与老师及时在线沟通;VR课堂等让大家觉得课堂科技感十足,知识的呈现也更加立体了。课前发布学习任务,课中讲解知识难点,课后开展总结考核,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老师授课过程中跟大家的互动不断,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热情。”我校汽运18-2班学生高欢为这门课程点赞道。

团队教师给学生授课

工匠精神进课堂 培养德艺双馨复合型人才

“机油、冷却液选型要综合考虑温度的影响,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同学们需熟知不同区域基本情况,方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课堂上,葛毅介绍机油选型的基本原理后,打开地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域特征。

“哇塞,学发动机维修课程还能增长人文见识!”“这既增强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学生们为这种教学方式竖起了大拇指。

“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备受社会青睐。”龚艳丽说,“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知识,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通。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把职业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懂专业、爱专业,通过课程思政、匠心传承,使学生敬专业。”

“老师上课时会经常跟我们分享大国工匠们的励志故事,为我们讲解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等内容,让我们在实践中有强大的精神指引。”我校汽运18-2班学生雷光球说。“例如刚开始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同学们很少能够一次性准确测量到,但是我们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坚持,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后,终于熟练掌握此门技能,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先进的精神为引领向前奋进,成为精神与技能兼具的新时代工匠!”

(文 张晨莲)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CopyRight 2019, 版权所有 :365英国上市(集团)正版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
湘教QS3-200505-000638 湘ICP备19015321号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官方抖音